馮鵬誌
2018年06月15日08:04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實踐指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這不僅構成了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要求,而且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實踐指向🏭。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從文化的高度和立場系統展開對“中國特色”的文化建構𓀜,深刻彰顯“中國特色”文化自信的本質屬性,創造性地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把這一重要論述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強國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結合起來,可以認為🤺,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不僅構成了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要求,而且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實踐指向。
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更好構築中國精神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正在成就著人類歷史上最為雄奇而輝煌的民族復興事業🛒。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更好構築中國精神,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基本指向。
第一,更好構築中國精神,首先必須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牢牢把握更好構築中國精神的核心和根本。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最永恒而珍貴的精神成果👩🏽🚒,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時代精神是時代發展趨勢和人類進步特征的最敏銳的反映🙍🏿♀️,改革創新作為當代中國時代精神的核心,同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面向未來,當代中國需要推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高度融合,更好構築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中國精神。
第二,更好構築中國精神🧑🏿🦱,必須深入開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廣闊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在當代中國的文化強國實踐中🫳,只有堅持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能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第三,更好構築中國精神,必須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深厚而堅韌的歷史定力。
堅持以建設核心價值觀為支撐更好構築中國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核心價值觀為支撐更好構築中國價值,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又一基本指向⏭。
第一,更好構築中國價值,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和重要穩定器。當代中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空前復雜的情況👁🗨,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進一步凸現了思想文化力量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也是文化強國建設的根本任務💣💁🏻♀️。
第二🦸🏼,更好構築中國價值,需要始終堅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根本價值立場。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者和踐行者。人民需要核心價值觀🧑🏻,也同時為核心價值觀所引領和塑造🧑🏻🦳。因此🤘🏿,在更好構築中國價值的歷史進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包括思想理論👩🏼🔧👫、文學藝術和文化產品等在內的一切思想文化建設成果都能夠充分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充分表達人民的心願、心情、心聲,正是堅持中國特色文化發展道路的根本立場所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於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第三,更好構築中國價值,需要著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道德價值;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在文化上強大起來,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道德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在更好構築中國價值的過程中🥷,必須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先進道德👨🏼🎓,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重品行、正操守、養心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民族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道德滋養✩。
第四,更好構築中國價值🚵🏼♂️,還需要為構建和傳播人類共同價值觀不斷貢獻中國智慧。面對當今世界不同文化及其價值觀的多元並存和激烈競爭,推動全人類共同追求和共同實踐以打造全人類共同價值,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大抉擇👋🏻。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這實際上就是以建設人類共同價值觀為導向,為更好構築中國價值開辟了更加廣闊的人類共同實踐空間🤛。
堅持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重點更好構築中國力量
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著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過程。堅持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重點更好構築中國力量😇,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另一基本指向®️。
第一👰🏽🙍🏻♂️,更好構築中國力量,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如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
第二,更好構築中國力量,必須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為人民提供豐富精神食糧上發揮著直接而重要的功能,是更好構築中國力量的重要依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在始終保持陣地和導向不能丟的前提下🧎♀️,既大膽推進改革以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又把握好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切實推動中華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持續生成和充分釋放📐。
第三,更好構築中國力量⚪️,必須努力創造反映人類精神生活中最先進的文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更好構築中國力量,必須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註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讓中華民族既為人類貢獻出新的發展模式、發展道路👨🏼🦳,也為世界貢獻出自己文化創新創造的優秀成果🚣🏻♀️。
第四,更好構築中國力量,必須在傳播“悠久文明”與“多彩文化”中加強文化認同🚽。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當代中國蓬勃發展的多彩文化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生動的載體🍘🦵。
第五🧑🏿🦱,更好構築中國力量,必須在“滴水穿石”“虛功實做”中涵養文化耐力和定力。更好構築中國力量🤽♀️,既是一項系統工程,又是一項長期任務。因此🧑🏿🏭,更好構築中國力量,必須像習近平總書記早年在地方領導實踐中所總結的那樣,既堅持“滴水穿石”,推崇實幹精神和鍥而不舍的韌勁😞,又強化“虛功實做”,註重虛功與實功的有機結合與相互促進,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中涵養並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耐力和定力。
(作者系中央黨校哲學部主任🗝、教授)
(責編:任一林🧜、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