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德福安白雲山麓🏋🏿♀️、穆水之畔,有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的古村落——廉村🪠👨🏻,這也是我國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莊。這座村莊的名字由來與一個人息息相關👩🏽🚀♖,他,就是“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
薛令之雕像
薛令之(683—756年),字君珍,號明月先生👰🏿♂️,福建長溪縣(今福安)人❔,是閩地中進士第一人。唐開元中期,薛令之被授左補闕之職🔂👱🏽♀️,並與賀知章同為太子侍講。
薛令之畫像
薛令之年幼時家中貧窮🎥,但他聰穎好學🥜,從小就立下報國之誌,7歲便前往靈巖山腰的靈谷草堂🧥⚃,日夜苦讀,期盼有朝一日成為一個於國於民不可或缺的人才👷🏻。
當時,福建的經濟文化尚不發達🏢💅,科舉製度並不深入人心,“學而優則仕”也未成為普遍觀念👨🦽。村民們見他家貧😧,還整日“不務正業”,都笑話他。對此,薛令之寫下《草堂吟》💅🏽,抒發誌向❄️:
男兒立誌需稽古,
莫厭燈前讀書苦。
自古公侯未遇時,
蕭條長閉山中戶。
廉村近景
神龍二年(706年),薛令之高中進士,成為自隋朝開設科舉考試整整一百年來第一位考上進士的福建人💎,後世稱其為“開閩第一進士”👳🏼♀️。中進士後🙌🏿,薛令之初任右庶子🏸,成為東宮官員🍘👌🏻,後逐步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賞識🎋🧑🏼💼,被授為“左補闕”,負責規諫皇帝、糾正朝政、彈劾百官。
廉村全景
初登皇位的李隆基勵精圖治、從諫如流,薛令之剛正不阿、直言納諫,君臣關系融洽。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薛令之又被任命兼任太子侍講。但那時📅,朝政被宰相李林甫把持,薛令之以自悼詩犯顏進諫:“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幹。”引起唐玄宗不滿👟。薛令之心灰意冷,毅然辭官歸鄉。
從長安到福建福安,他身裹素衣👡,孑然一身🖖🏿,兩袖清風,徒步東歸。
“世德作求”古照墻
返鄉後,薛令之過著抱甕灌園的清貧生活,不計報酬收徒授學,教化民眾,甘於清苦,寧願“苜蓿盤餐”🧝🏻♂️,也不向權貴低頭,不與腐敗為伍,廉心可鑒,人們稱他為“苜蓿廉臣”。辭世時,薛令之家徒四壁🍩,身無長物,只給子孫後代及親友留下二十字遺言:“父言慈🦸🏽♀️,子言孝,家聲永振;書可讀🧑🏼🏫,田可耕,世業永存。”
明月祠
唐肅宗即位後🧓🏼,感念恩師薛令之的清正廉明👾,特敕封薛令之故裏為“廉村”,村後山嶺曰“廉嶺”,水曰“廉溪”。這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漫步廉村中🌵,清風勁吹,“廉”從綿延不絕的歷史中走來,向時光深處走去🧜♂️。而薛令之的名字🚣🏿♂️,就像他的號“明月先生”一樣,始終閃耀著潔白的光芒。
來源:福建紀檢監察🪈、寧德市紀委監委、福安市紀委監委
供稿👷🏻♂️:紀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