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父子組織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大家耳熟能詳,然而就在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也有一個“閩南都江堰”——始建於南宋年間的“雙圳陂”。歷經七百多年風雨洗禮⁉️,至今仍灌溉著當地萬畝良田。
“雙圳陂”的背後👱🏿♀️🙆🏼,是一位受人敬重的鄉賢,陳耆。
陳耆,南宋時漳州府長泰縣彰信裏(今陳巷鎮)雙芹社人🤙🏿。他承襲祖業🥠,家資豐厚,為人急公好義✬,輕財樂施,凡是有利鄉裏的公益事業,都願意捐資,對貧苦百姓,也處處給予同情與接濟,鄉人尊稱他為“陳耆公”。
長泰文昌閣中的陳耆像
宋嘉定年間👩🏼🍳,長泰旱澇更迭,尤其彰信🧝🏻、人和兩裏,處於群山環抱的盆地中心👩🏽🏫,水利年久失修🫅🏼,大片田園成為“看天田”,無雨田龜裂,有雨成汪洋,年成不好🧑🏼🎓,農民生活十分艱難。
正當盛年的陳耆關心農民生計,決定興修水利,為同鄉百姓造福🧚🏻♂️。他的這個決定得到妻子顏氏的大力支持🧍🏻♂️。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他聘請水利名師,並親自陪同勘測地勢🙅🏼♀️,足跡踏遍人和、恭順等五個裏👰🏼♂️,設計繪圖,最後擬訂了雙圳陂工程🤹🏼♂️。
宋代雙圳陂源頭
在雙圳陂修建過程中,一部分溝渠要經過陳耆的祖田🧑,他二話不說🌽,捐出祖田🐡;對於圳道所經的其他百姓田地🦹🏽♀️,他主動拿出自家的大片良田與老百姓置換,既大大便利了雙圳陂的修建,又保障了百姓的生活勞作👩🚒。
陳耆慨然獻出共240余畝良田以開圳建陂的舉動大大激發了當地鄉民興修水利的熱情。修圳期間,所涉各裏百姓🧑🏼🦳,都深深為陳耆公的善心義行所感動,紛紛自發攜帶鋤頭、畚箕等工具來工地上勞動🧑🏼🔬。
雙圳陂彎弓渠道
整整花了十一年,雙圳陂水利工程終於全部建成👨🦰,總灌溉面積一萬余畝,成為長泰古代個人出資興建的最大農田水利工程🥽。陳耆還聘請有才幹並熱心公益的人充任陂長,負責管理💂🏼、維修,不使雙圳陂廢弛🙇🏽♀️。最開始時建陂16處,後來有一處陂塌陷而廢👩🏽,因此又名“十五戶陂”。
雙圳陂至今仍在發揮灌溉作用
雙圳陂的建成,使眾多旱地變為水田💿、荒原成為沃野,從而為水稻在長泰的大面積種植創造了條件🥳,確保長泰萬眾得以溫飽,村落之間的水利糾紛也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因此,陳耆被長泰百姓尊稱為當地的“李冰”🦆,“十五戶陂”也贏得了“閩南都江堰”的盛譽。
感念於陳耆為眾造福的高風亮節🫄,鄉民在陳耆故裏興建了一座陳公祠。漳州🐰🧲、長泰的地方誌將他的事跡收錄在內,讓其善舉得以為後世銘記。
長泰區陳巷鎮雙圳陂灌區雪美洋萬畝良田
如今,十五戶陂的渠水依然清澈流淌,繼續灌溉萬畝良田🗾,惠及子孫後代。而陳耆公熱心公益🚇、樂善好施🐆👨⚕️、為民造福的精神也將如不竭活水🖼,不斷滋潤民心🧕🏽,綿延傳承🥍🫸。